近日,预制菜又因为网红辛巴的一句话引发舆论,他在直播时称孩子吃预制菜更健康,这番言论引起了广泛争议。行业乱象导致舆论困境,缺乏“国标”是关键。
分析人士一致认为,此举将大幅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,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,同时也是对去年“预制菜进校园”舆情的积极反馈。
预制菜产业,一头连着农田,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,是一项看似有利于农民增收、满足那群消费的人需求的产业。
预制菜口感难以与现做菜媲美,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不到充分保障,引发了一系列的投诉和舆论质疑。
这一亮点是对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,尤其是针对家长对防腐剂对孩子健康可能带来的担忧。
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丽和记者说,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,最大的作用是杀菌抑菌,防止中毒。常见的防腐剂有苯甲酸、山梨酸和丙酸等,在包装食品标签标识上经常能够正常的看到。“对于各类防腐剂的应用限制范围、计量和方式,我们的祖国都有明确的标准限定,只要在规定范围内使用,都是安全的。”
王凤忠解释,之所以不允许预制菜添加防腐剂,某一些程度上也是对社会关切的回应。
去年以来,预制菜引发多次舆情事件,其中防腐剂是重要原因。此前有家长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:“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,预制菜中含有防腐剂,吃了对身体肯定会有影响。”
近年来,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增长迅速,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,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。
以冷链运输的重要环节——冷藏车为例,截至2020年我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为28.67万台,约为美国冷藏车保有量的15%。
王凤忠表示,冷链作为食物保存的最有效手段,而国内冷链体系还不健全,所以才有了作为筛选标准的价值和意义。
安信证券研究显示,由于我国预制菜肴的加工起步较晚,七成以上预制菜加工公司仍处于小、弱、散的状态,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加工生产模式,没形成较为完备的商业经营模式,产品单一,没办法保证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。
“过去随便一个草台班子就可以生产预制菜,这是对消费的人的极大不负责,也是对行业的极大破坏,”王凤忠进一步指出,“现在仅仅是冷链一条要求,就让行业门槛大幅度提高,以此来实现倒逼行业发展的根本目的。”
国家标准对预制菜的定义进行了明确,将范围缩小为经过标准化流水作业、经过预加工和/或预烹调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。
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表示,国标历时近一年调研,禁用防腐剂是为了回应社会担忧,同时强调冷链要求是对行业的进一步规范。
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丽指出,防腐剂虽然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,但禁用防腐剂是对社会的回应,体现了对预制菜品质和安全的高标准要求。
国标的出台,能极大程度提高大众对于预制菜产业的了解,化解目前的不信任和恐慌心理。
但想让我们消费者接受,国标只是开始,核心还是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能不能够达到标准,满足大家的需求。